JY/T 0579-2020替代1996版標準,主要技術變化包括:
技術要素 | 1996版要求 | 2020版更新 |
---|---|---|
g因子測定 | DPPH單點校準 | 增加Mn2+/MgO多標準校準 |
靈敏度定義 | 信噪比≥20:1 | 信噪比≥50:1 |
環(huán)境要求 | 未明確濕度控制 | 相對濕度≤75% |
標準明確定義了電子順磁共振(EPR)、自旋濃度等12項核心參數,其中:
樣品尺寸要求2-5mm直徑圓柱體,需避免物理形變。
本標準實施后,原JY/T 005-1996即行廢止。
請注意,本內容不等同于標準原文,內容僅供參考,本站不保證內容的正確性。準確、完整的信息請參閱正式版文本。
本文件規(guī)定了電子順磁共振(EPR)測量的通用方法,包括樣品制備、儀器操作、參數設置、數據采集和分析等內容。本文件適用于所有類型的EPR測量。
電子順磁共振儀 EPR-1000 | 用于進行電子順磁共振測量的設備,具有高靈敏度和高分辨率。 |
電子順磁共振(EPR)或稱電子自旋共振(ESR)是直接檢測和研究含有未成對電子的順磁性物質最靈敏有效的分析方法。在半個多世紀的發(fā)展過程中,電子順磁共振的理論、實驗技術和儀器結構性能等方面都有了突破的發(fā)展,使得電子順磁共振技術在化學、物理學、生命科學、環(huán)境學、材料學、食品科學、石油化學、礦物學和年代學...
屬共振波譜的一種。在有機地球化學研究中,可以借其對自由基濃度進行檢測:因為有機質(如,石油、瀝青、分散有機質、煤…)中都存在自由基,只是由于所處熱演化程度不同,其自由基濃度有所變化。自由基通常指一個分子或分子的一部分,由于正常的化學鍵被破壞而產生了一個不配對的電子——自由基,物質就具有順磁性。順...
在煤化作用古地熱場條件下,沉積有機質大分子結構中化學雙鍵受熱發(fā)生均裂,形成不成對電子,致使煤中有機質具有了順磁性。換言之,煤的電子順磁特性與古地熱場條件、有機質類型等之間具有函數關系,應用電子順磁共振(EPR)波譜分析,可為這種關系的探測提供重要信息。在煤的結構和受熱歷史研究中,通過解析電子順磁共振...
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又稱作電子自旋共振儀,由不配對電子的磁矩發(fā)源的一種磁共振技術,可用于從定性和定量方面檢測物質原子或分子中所含的不配對電子,并探索其周圍環(huán)境的結構特性。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主要由微波發(fā)生與傳導系統(tǒng)、諧振腔系統(tǒng)、電磁鐵系統(tǒng)以及調制和檢測系統(tǒng)四個部分組成。它是利用ESR原理工作的...
Copyright ?2007-2025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頁面更新時間: 2025-07-05 10:59